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104
最新动态
专栏执行主编寄语 新型电力系统中新一代煤电升级关键技术
仲兆平;周 强推动新一代煤电升级,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与转型全局。作为电力供应安全保障的“压舱石”,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肩负着兜底保供与灵活调节的双重使命。当前,我国煤电以不到40%的装机占比,贡献了约60%的发电量、70%的顶峰能力和近80%的调节能力,同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逾90%,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然而,面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与碳排放约束的双重挑战,煤电亟需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的转型目标。
发电行业煤炭燃烧碳排放因子研究进展
卢志民;陈小玄;刘泽明;姚顺春【目的】煤炭燃烧碳排放因子作为核算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的核心参数,对支撑我国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明确发电行业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指导煤电机组进行碳减排。【方法】本文系统梳理发电行业煤炭燃烧碳排放因子的相关研究,总结基于排放因子的不同计算方法和使用现状,分析煤质特性、碳氧化率、发热量等关键变量对排放因子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电力行业碳排放因子研究建议。【结果】研究表明,从缺省值法、实测热值法、实测元素法到直接监测法,不同方法计算排放因子的精度逐步提高,但数据获取难度也逐步增加;煤质特性、碳氧化率和发热量等变量均对排放因子影响显著。从不同国家的研究来看,碳排放因子有较大的变化,其中褐煤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最大,我国褐煤排放因子与欧盟相差 11%左右,与美国相差6%,而欧盟内部褐煤排放因子差异高达39.2%。【结论】针对发电行业煤炭燃烧碳排放因子研究,建议加强煤质参数实测与统计,建立全国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推动碳排放直接监测技术发展,构建准确的碳计量体系;制定相关标准,实现对碳计量数据不确定性的全面评估和数据交叉验证。
大语言模型在风力发电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经迪春;张天霖【目的】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增加,风力发电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的崛起,为风力发电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方法】本文概述了风力发电的重要性以及人工智能对其发展的推动作用,并详细介绍了LLM的原理和发展现状。综述了LLM在风电领域的典型应用,包括智能问答系统和自动文档生成等文本信息处理应用,通过生成技术报告和诊断报告,提升信息管理效率。【结果】在数据分析与预测方面,LLM 支持风力发电量预测、电力系统运行优化等,显著提高决策的精准性与实时性。在设备运维中,LLM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实现风电设备故障的智能检测与诊断,有效降低运维成本。展望了LLM在未来风电系统中的发展前景,重点包括加强数据安全和质量管理,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以及优化硬件算力以满足大规模模型的计算需求。【结论】本研究为大语言模型在风力发电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撑。
多型混合漂浮式风电机组阵列中的尾流蜿蜒效应
杨濮亦;张林中;李美之【目的】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因其具有适应深水环境的优势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漂浮式风电机组的动态运动特性加剧了尾流蜿蜒效应,可能影响下游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并增加结构载荷,因此需要研究不同风速及机组间距条件下尾流蜿蜒行为的特征。【方法】本研究利用FAST.Farm模拟工具,对5 MW和15 MW半潜型漂浮式风电机组构成的混合阵列进行建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尾流蜿蜒现象在低风速时最为显著,其幅度随风速增加而减小。在额定风速以下工况,尾流中心位置的标准差最大,横向为0.24D(D为15 MW风电机组叶轮直径),垂直为0.14D;而在额定风速以 上工况,标准差分别降至0.14D和0.05D。风电机组间距对尾流恢复和发电效率影响显著,间距从2D增至4D时,下游风电机组的尾流亏损降低,发电效率提升。此外,15 MW机组在两边5 MW机组在中间的布局形式相较于15 MW和5 MW交替布局的形式更具优势,将5 MW机组置于第3个机位可降低整体尾流速度亏损,提升第4个机位的来流风速,且15 MW与5 MW机组轮毂高度差异形成的分层尾流结构,在额定风速以上工况中能有效减少15 MW机组尾流对下游5 MW机组的干扰。【结论】本研究系统揭示了尾流蜿蜒效应受风速、间距、布局及风电机组特性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规律,为混合型漂浮式风电场优化设计提 供了理论支撑。
微信公众号
期刊简介
刊名:《电力科技与环保》
刊期:双月刊
国内刊号(CN):32-1808/X
国际刊号(ISSN):
ISSN 1674-8069
主管单位: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
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学术支撑:
低碳智能燃煤发电与超净排放全国重点实验室
主要栏目:
热能工程 清洁发电 新能源发电 融合发电
联系电话:
编辑部主任:安风霞
025-89620866;15150504310
责任编辑:林正根
025-89620868;18795905901
责任编辑:沈凡卉
025-89620869;13951751106
责任编辑:俞 颖
025-89620870;13400069009
编务:王雅昀
025-89620871;138514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