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志涛;胡长兴;汤敏华;宋玉彩;华晓宇;
研究了石灰石和飞灰中的Al~(3+)和F~-的溶出特性及其对石灰石浆液pH和石灰石溶解性能的影响情况,进一步探究了不同因素下,氟铝络合物对石灰石浆液中毒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浆液中的Al~(3+)是导致浆液pH值下降的主要原因;Al~(3+)或F~-单独存在时,对石灰石溶解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当二者共存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特别是Al~(3+)与F~-的摩尔比为1∶2时,石灰石溶解速率最慢;氟铝络合物一方面会抑制石灰石的溶解,另一方面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使其不能溶出具有碱性的CO_3~(2-)来中和吸收的SO_2,使得浆液的pH值迅速下降,造成SO_2脱除效率急剧降低;对于氟铝络合物毒化后的石灰石浆液来说,向其中加入固体NaOH可以促进氟铝络合物的溶解,从而解决浆液中毒问题。
2019年05期 v.35;No.16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 ] - 肖雨亭;
对燃用高砷含量煤种的某电厂2台机组脱硝催化剂砷中毒和失活情况做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燃煤中超过30μg/g的As_2O_3,进口和国产催化剂均发生了严重的砷中毒和失活现象,在最初运行的8000h内,失活速度最快,随后失活速度逐渐趋缓;在最初运行的8000h内,砷元素在催化剂上的累积接近饱和,之后累积速度逐渐趋缓;在失活最严重的8000h内,进口催化剂的失活速度是国产催化剂的2倍以上,原因可能与催化剂化学成分和孔径结构差异有关。
2019年05期 v.35;No.166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7 ] - 邬万竹;李瑞欣;王虎;
循环流化床(CFB)发电技术是低热值煤大规模清洁高效利用的最佳方式。在燃用煤泥、矸石等低热值煤的条件下,由于其灰分、粒度的变化导致CFB发电机组SO_2、NO_x等污染物控制面临着诸多难题。分析表明,燃用低热值煤种时,CFB锅炉内部循环物料量的变化及粒径分布改变导致床压波动、立管返料不畅等现象,引起了炉内燃烧工况的恶化,进而导致污染物排放浓度大幅波动。提出调整风量与煤量关系曲线,引入床压对炉膛两侧一次风量的控制修正等措施减少锅炉床压波动。对减少燃用低热值煤条件下CFB锅炉外循环中细颗粒的增加导致的回料器的返料不畅,给出适用建议。同时,通过开展污染物排放浓度耦合实验,得出氧量等运行参数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石灰石加入系统控制优化建议。对CFB锅炉污染物排放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并在300MW亚临界CFB锅炉上应用,降低了CFB发电机组的污染物排放,提高电厂的环保特性与运行经济性,为CFB发电机组燃用低热值煤工况下的污染物控制提供参考。
2019年05期 v.35;No.166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9 ] - 田超;张晓望;任英杰;封雅芬;
为了研发在水和二氧化硫存在时具有良好脱硝效率,低二氧化硫转化率,能适应不同工况要求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总结了一些国内外高钒、铈基和锰基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及其抗硫抗水性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低温SCR脱硝催化剂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9年05期 v.35;No.166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8 ]
- 张磊;陶谦;邱勇军;黄翔;
燃煤发电机组SCR脱硝氨气制备工艺包括液氨气化法、尿素水解法、尿素热解法等三种工艺。液氨气化法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适用于煤机,但存在较高的安全、环境风险;尿素水解法工艺较复杂,运行成本较高,安全、环境风险低;尿素热解法工艺特点运行成本最高,无安全、环境风险,更适用于燃汽轮机。研究结果可为电厂SCR脱硝技术路线的选择、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2019年05期 v.35;No.166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9 ] - 刘金亮;李永华;智丹;李强;
SCR脱硝反应器出口NO_x质量浓度分布不均匀会造成氨逃逸率高、还原剂消耗量增加等问题。某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300MW余热锅炉SCR烟气脱硝系统经优化调整,SCR反应器出口NO_x质量浓度分布不均匀度由44.2%降低至14.5%,SCR系统脱硝效率由72.99%提高到75.12%。平均氨逃逸浓度由7.98μL/L降低至3.73μL/L。在满足脱硝效率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SCR出口NO_x的质量浓度偏差和氨逃逸率,提高了系统的脱硝效率,从而使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
2019年05期 v.35;No.166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2 ] - 王建豪;许月阳;
针对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后单塔双循环系统脱硫吸收塔发生的结垢现象,根据现场调查情况,从湿法脱硫反应原理及吸收塔结构布置等方面阐明了发生结垢的关键要素,分析了脱硫吸收塔结垢原因,提出防止吸收塔结垢的建议。
2019年05期 v.35;No.16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6 ] - 朱林忠;门义正;匡真平;田波;于超俊;叶飞;
介绍了镁法脱硫工艺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对2×350MW机组原钙法脱硫工艺进行改造增效的实例,在保留原脱硫塔及其喷淋系统条件下实现了更低的电耗、更短的工期,达到了SO_2和粉尘的超低排放目标,与钙法技术路线相比具有一定的技术及经济优势和特点。
2019年05期 v.35;No.166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8 ] - 何利昌;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时需要掺烧石灰石等脱硫剂以实现炉内脱硫。循环流化床锅炉对入炉石灰石的粒径分布有严格的要求。石灰石粒径越大,与烟气反应的比表面积越小,石灰石利用率越低;当粒径太小,以至于小于分离器临界分离粒径时,石灰石利用率将因在炉内停留时间过短而降低。为达到较高的石灰石利用率,设计脱硫剂制备系统并优化。优化后的脱硫剂制备系统石灰石粉利用率显著提高,并且可分离石灰石粉粗细颗粒,该系统对今后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脱硫剂制备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2019年05期 v.35;No.166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0 ] - 李仁刚;雷达;
豫源电厂采用CFB-FGD技术实现了SO_2与烟尘的超低排放。4个重要性能参数的测量值如下:出口烟气中烟尘浓度为4.8 mg/m~3、SO_2浓度为7.8 mg/m~3,脱硫效率为99.6%,系统阻力为2479Pa。通过CFB-FGD技术的工程应用发现,对比传统脱硫除尘技术,CFB-FGD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处理后的烟气品质高,设备少、投资低、占地小、工期短,运行费用持平。
2019年05期 v.35;No.166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0 ] - 迟守平;王飞;
国内电厂双膜法锅炉补给水处理较普遍,水温对膜通量影响较大,需对原水进行升温处理。通过对比各类换热器,得出全焊式板式换热器不易堵、运行安全且蒸汽利用率高等结论,并给出全焊式板式换热器设计注意事项。
2019年05期 v.35;No.16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王绍民;王文飞;
东北电网由于电源结构不合理、发电峰谷差不断增大以及冬季供热机组以热定电等因素影响,电网调峰能力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从分析我国天然气发电现状和趋势出发,重点对东北区域发展天然气发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述,结合当地的能源和环保政策趋势提出气电发展的思路,并对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2019年05期 v.35;No.166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8 ] - 卜丽军;顾大雪;郝洪亮;朱鸿飞;严志远;
进气系统是燃气轮机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大气环境污染情况恶化,燃机进气系统面临极大的考验。介绍了北方燃机电厂进气系统普遍存在的进气系统湿堵问题,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该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上述问题的分析及实际的改造案例,介绍了一种治理进气系统湿堵的有效措施。通过抽取燃机压气机末级高温排气,对燃机入口空气进行混合加热,降低燃机入口空气湿度。经过实践证明,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湿堵对燃机进气系统造成的进气阻力损失,提高燃机机组在高湿气候下的运行安全性。
2019年05期 v.35;No.166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8 ] - 冯知正;裴杰;王建勋;成涛;张晓峰;
以国内某电厂600MW机组为例,根据热用户所需工业蒸汽的品质,分析机组的供热现状,提出减温减压器、压力匹配器和背压机排汽三个供热方案,综合分析其经济性,在满足供热的前提下,背压机排汽供热为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且此方案所发电量直接并入厂用电系统,可有效地降低厂用电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对同类型改造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2019年05期 v.35;No.16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7 ] - 陆启亮;陆王琳;陈伟;杨志刚;龚健东;
从清洁供暖方式出发,对各种能源供暖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固体电蓄热技术的原理,阐述了其可在城镇供暖、风电供暖和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等清洁供暖领域应用。对4种应用场景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单独采用电蓄热方式对居民小区供暖并不经济,但对于公共建筑供暖只需少量的补贴即可;采用固体电蓄热消纳弃风电进行供暖,由风电企业投资时具有较好的收益;利用蓄热式电锅炉参与热电机组深度调峰,在有偿调峰补贴电价较为理想时具有较好的收益。
2019年05期 v.35;No.166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