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洁;黄万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大气中的污染物SO2含量越来越高。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对SO2排放总量的控制主要采取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先进的SO2治理工艺。其中活性炭法脱硫技术被认为是极具开发前景的烟气脱硫技术,该技术的采用材料活性炭来源广泛,工艺过程无二次污染产生且可进一步回收硫资源,用过的活性炭也可再生并循环利用。该技术的研究应用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阐述了活性炭用于烟气脱硫方面的机理及研究现状,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最新研究应用的实例。
2012年05期 v.28;No.12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童小双;
试验研究了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和Fe离子协同脱除烟气中的SO2,考察了液气比、反应温度、初始Fe2+浓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和Fe3+体系对SO2具有循环催化氧化吸收的作用,并且提高初始Fe2+浓度,保持适宜的温度(30℃~40℃),有利于维持此循环效果而得到持久高效的脱硫效率。
2012年05期 v.28;No.12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魏季宁;薛建明;许月阳;
为提高脱硫系统(FGD)的运行可靠性和管理水平,将脱硫系统纳入全国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行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分析和探讨脱硫系统可靠性运行的影响因素,通过工艺选择、工艺设计、无旁路运行、脱硫设备和运行管理与可靠性的关联,提出提高脱硫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2012年05期 v.28;No.12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卫冬丽;邢德山;韩虹琳;
活性焦是以煤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一种新型吸附材料,目前国内外研究已认可了其工业价值,但活性焦的高成本使得该技术的推广受到了影响。因此此次研究从活性焦制备工艺入手,结合考虑国内外关于活性焦改性方面的研究,从而提高活性焦性能,提高其性价比。
2012年05期 v.28;No.124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杜佳;
针对电厂用脱硫剂电石渣,分析了其基本组成及重金属浸出特性,为电厂脱硫设施的参数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脱硫用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含量在40%~50%之间;在8种重金属的含量中,只有Cd的含量超出土壤质量三级标准的要求,基本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浸出毒性试验表明,电石渣及其脱硫产物属于非危险废物,其各种重金属的浸出浓度主要受其本身重金属含量和最终pH的影响,这种影响在Pb、Cu和Cd上表现得较为突出,酸性环境下更有利于他们的浸出;碱性环境下有利于Pb和Ni的浸出。
2012年05期 v.28;No.124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启宏;陈焱;薛建明;朱林;
燃煤硫分不仅对SO2产生量有直接影响,而且对脱硫装置能否正常运行以及经济性也有影响。系统分析了燃煤硫分与脱硫装置的建设和运行、脱硫电价、脱硫成本、SO2绩效指标、煤价的关系,研究了其对SO2控制及经济性的影响,并指出了应对措施。
2012年05期 v.28;No.124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乐园园;
介绍了浙江省火电厂应对旁路铅封采取的措施,比对了铅封前后旁路开启的情况和造成的影响,对造成旁路开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取消旁路应关注的要点。
2012年05期 v.28;No.12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彬;姚丽萍;
概述了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的工艺原理、特点、喷枪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烟气脱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CFB锅炉SNCR脱硝系统的组成。
2012年05期 v.28;No.12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孙杰;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工艺复杂,影响石膏中亚硫酸钙含量的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又相互作用。分析了某电厂2×600MW机组脱硫石膏亚硫酸钙含量超标的原因,在试验研究及系统改造的基础上指出了石灰石原料不合格是石膏品质变差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石灰石原料质量监督,以满足脱硫系统要求。
2012年05期 v.28;No.12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雪松;薛建明;
分析了控制pH值在湿法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针对部分电厂存在pH值测量误差大的问题,在研究比较各种测量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H测量方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测量方式的改进对于优化pH值闭环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05期 v.28;No.124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梁磊;
针对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传统pH计及密度计的探头结垢磨损及测量管路堵塞频繁,导致pH和密度的测量出现偏差甚至数据失真这一问题,结合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热电一分厂3×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硫工程实例,着重介绍了改进型pH计的有效防堵塞安装方法及隔膜压力变送器代替传统密度计的设计原理及应用情况,为今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2012年05期 v.28;No.124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董占斌;王六虎;王彦刚;王鹏飞;
京隆发电公司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GGH换热元件结垢和堵塞现象,分析了GGH结垢和堵塞的原因,主要包括除雾器除雾效率差;脱硫系统水平衡设计不合理;除雾器冲洗水系统故障、设计不当或冲洗不足;吸收塔补充石灰石浆液量过大;GGH换热元件波形板或GGH换热面高度设计不合理;吹灰系统设计不合理;氧化风量不足;吸收塔液位长时间保持在高液位、消泡剂添加不足;燃煤硫分的变化及吸收剂品质不好等。提出了防治措施,较好地解决了GGH换热元件结垢和堵塞的问题。
2012年05期 v.28;No.12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韩立鹏;
随着干法脱硫技术的推广,其副产物脱硫灰的综合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干法脱硫副产物脱硫灰的利用现状,根据脱硫灰的性质对各种利用方式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2012年05期 v.28;No.124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国义;
某新建135MW机组锅炉为循环化床锅炉,其烟气处理系统采用半干法脱硫工艺加电除尘器。由于半干法脱硫后电除尘器入口的粉尘浓度非常高,且烟尘理化性质发生较大变化,除尘难度大,常规电除尘器的选型很难适应。分析了半干法脱硫后电除尘器选型的影响因素及各系数取值。
2012年05期 v.28;No.124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小谷;徐开华;
分析了国内外超超临界锅炉高温管内氧化皮的研究现状,对高温受热面管内氧化皮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类,指出了目前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目前的试验研究给予了建议,为进一步对高温管道的抗氧化性研究提供了发展方向,同时对提高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05期 v.28;No.12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维洲;路民辉;但扬清;杜波;刘文颖;
针对多年来一直争论的过网网损分摊公平性问题,从功率平衡角度阐述了过网网损的本质。然后从过网网损本质和电力市场的公平性原则出发,深入分析了现有应用于过网网损计算的平均网损系数法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该模型采用转供网送出功率与全网网损率的乘积作为过网网损,在完成过网网损计算的同时自动将过网网损合理分摊至区域内各受电主体。该模型一方面能够反映转供网送出功率与过网网损之间的关系,符合过网网损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区域内各主体采取降低自身电网网损的措施,在降低自身电网过网网损分摊量的同时,也降低了过网网损,即该模型对降低过网网损具有明确积极的指导意义。
2012年05期 v.28;No.12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幽建菊;周道斌;许玩宏;
阐述了环境安全的概念及特征,探讨了我国能源利用给环境安全带来的影响。从环境安全的角度研究了微电网技术发展,重点探讨了微电网产生背景、定义演化过程和微电网发展优势。研究指出,微电网技术发展应尽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案,形成一个环境安全高效灵活的新系统。
2012年05期 v.28;No.124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迪;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如何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已经成为智能电网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介绍了国外光伏发电技术发展,概述了国外对光伏发电并入智能电网的最新研究,提出了光伏并网发电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为我国未来光伏并网发电的实施提供参考。
2012年05期 v.28;No.12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