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东旭;韩奎华;熊志波;赵记恒;路春美;
目前山东省年CO2排放量超过10亿t,电力行业的排放量占40%,因此,电力产业低碳化对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山东具有丰富的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据规划,到2020年,清洁能源发电实现年减排CO210%;国内首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项目于山东投产,与相同装机容量燃煤电厂相比,其CO2排放量降低13.73%,若与碳捕捉和封存(CCS)技术联用,可实现CO2近零排放;山东省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装机容量达932万kW,关停小机组600万kW,年减排CO22100万t。山东电力产业应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大力发展IGCC、超临界/超超临界等高效发电技术。同时,鼓励电力产业积极借助清洁发展机制(CDM),完善低碳路线。
2012年03期 v.28;No.12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勃;
我国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协调,决定了我国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能源转运,输煤与输电是两种主要的方式。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一项具有光明前景的低碳电力技术。充分考虑各种低碳要素和低碳电力技术,建立低碳效益模型,以实现对于不同能源传送方式的量化分析与灵敏度判别。算例分析部分,根据我国典型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依照现行发展趋势,对未来两者进行预测,并分析关键因素的灵敏度。
2012年03期 v.28;No.12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格;任伟;
通过探讨作为中国电力企业主体的煤电企业的生态环境补偿的原因和特点,将煤电企业的生态环境补偿成本分为环境支出补偿成本、环境破坏补偿成本、水资源消耗补偿成本三项,对各项生态环境补偿成本性态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成本计算建议。
2012年03期 v.28;No.122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福祥;周杨;王文兵;林炬;
对近年来南京市区投入运行的220kV和110kV变电站周围电磁场强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户内型变电站(电缆进出)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要明显小于户外型变电站(架空进线)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户内型变电站(电缆进出)对周围电磁环境基本无影响。
2012年03期 v.28;No.122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俊;马果骏;阎冬;王建春;吴雪萍;
从我国燃煤烟气治理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出发,讨论了多种污染物治理技术的互相影响及协同作用,导出了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基本概念。通过分析我国不同条件下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几种技术工艺路线,提出了多污染物烟气治理新模式"烟气治理岛",并分析了这种建设环保工程全新模式的主要优点。
2012年03期 v.28;No.12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王杨;
介绍了燃煤电厂汞控制研究现状,分析了燃煤中汞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燃烧中汞的化学行为特性,探讨了汞的监测和控制技术,为我国燃烧电厂汞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2012年03期 v.28;No.122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建英;马丽萍;
总结了燃煤烟气中汞污染的现状及蛭石吸附剂研究的进展情况,对烟气中单质汞的脱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蛭石在单质汞的吸附脱除方面存在的潜力,为今后燃煤烟气中单质汞的脱除提出了一定的研究思路。
2012年03期 v.28;No.122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昊霖;
煅烧过程中吸收剂的烧结现象和循环反应过程中的磨损及破碎现象是导致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性能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针对目前几种常用的提高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性能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钙基吸收剂顺序脱除SO2/CO2的方法进行解释。
2012年03期 v.28;No.122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殷庆栋;魏颖莉;魏刚;刘文献;
针对日益严格的NOx排放标准,对国内外典型的低NOx旋流燃烧器的研究进展做了总体回顾,并详细介绍了先进的低NOx燃烧器的技术特点和应用状况,总结得出了低NOx旋流燃烧器的影响因素。
2012年03期 v.28;No.12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其颢;朱林;
介绍了SCR催化剂失效的原因,主要是飞灰磨蚀和堵塞、碱金属和砷中毒以及温度过高引起的催化剂烧结等,分析了SCR失效催化剂的处置要求,并探讨了SCR失效催化剂的资源再利用技术。
2012年03期 v.28;No.122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何红儿;郦建国;孙真真;
简述了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大型火电厂330MW机组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改造,详细分析了其采用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改造的技术经济性。大型火电厂330MW机组电除尘器改造后运行良好,出口粉尘浓度在30mg/m3以下,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2012年03期 v.28;No.122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周赞庆;
针对燃油加热炉的冒黑烟问题,开展烟气除尘技术研究。在分析燃油烟气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加热炉的袋式除尘器工艺设计。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除尘器内流场均匀性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出袋室内截面的压力和气流速度分布。结果显示,除尘器内的压力和速度在不同部位显示出明显的非均匀性,袋室内布袋的排列方式和灰斗的结构是影响气流均匀性的重要因素。提出改善袋室内气流分布均匀性的措施。
2012年03期 v.28;No.122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冯道显;
结合某电厂"上大压小"改建工程中2台600MW机组配套电袋除尘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滤袋材料的选择原则及更换原因,论述了袋式除尘器滤袋材料对烟气的适应性,为燃煤电厂袋式除尘器滤袋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2012年03期 v.28;No.122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魏季宁;刘涛;朱林;薛建明;
介绍了我国燃煤电厂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的技术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环境政策约束条件提出了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的策略。
2012年03期 v.28;No.12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华冬;海玥;毛海岫;王满仓;
在石灰石湿法脱硫工艺中,浆液供给系统是整个脱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系统向FGD吸收塔提供石灰石浆液,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脱硫系统的安全运行。分析了影响高井热电厂脱硫浆液供给系统安全运行的各个因素,研究提高其稳定性的技术改造方案,实施最佳方案并对方案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为提升脱硫浆液供给系统稳定性找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2年03期 v.28;No.12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耀荣;
介绍了脱硫系统在线pH计的测量原理和吸收塔浆液的特性,分析了湿法烟气脱硫系统浆液pH值测量不准的原因,具体讲解了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实施方案的要点。
2012年03期 v.28;No.122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洪江;杨云龙;
介绍了山西某电厂中水回用工程的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该工程采用机械加速澄清池、D型滤池、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出水作为补给水供给电厂循环冷却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设计合理,出水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回用要求;建设和运行费用低,为类似中水回用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提供参考。
2012年03期 v.28;No.122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洁;姜梅;周志军;岳兴;李小娟;董大勇;
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回收后,经过滤、离子交换器、超滤、反渗透处理后,作为循环水补水及锅炉补给水处理车间的原水进行再次使用,系统产生的废水可用于电厂煤场喷洒及冲灰。此种处理方式,可以降低新鲜取水量,降低循环水的结垢趋势,提高锅炉补给水制水设备的运行周期,同时实现火电厂废水"零排放"。对该技术实施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对实施过程中加药工艺、设备投运等提出了改进方案。
2012年03期 v.28;No.12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